作者:贺宛男
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,巨量的传统经济在减库存减产能,新经济又尚处于初级阶段,又何尝不是“前期刺激政策”大发货币的“因果报应”呢!
“三期”叠加,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出来的,指的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“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”的“三期叠加”阶段,这也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要判断。日前,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在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的记者会上,再次强调,“三期”叠加阶段,是“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”。
付出了怎样的代价?请看几组数据:
——制造业相当不景气。工业增加值已连续数月低于10%,一季度更降至8.7%,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次低。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整整两年在负值运行,今年1、2、3月PPI分别为-1.6%,-2%和-2.3%。尽管一季度GDP增长7.4%,但二产仅增长7.3%,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更仅增长4.5%;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.6%,但二产投资仅增长14.7%。这正是结构调整期之“痛”,主动调整也好,被动调整也好,反正得向几十年形成的、三高一低(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低效益)的产业结构开刀。
——投资大幅回落。一季度17.6%的投资增速已经“够低”,其中新开工项目仅增长12.6%。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均在20%以上,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最强壮跑得最快的一匹马啊。投资是要真金白银的,可一季度到位资金仅增长12.8%,与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.2%相比,国内贷款、自筹资金等到位数都要低得多,利用外资更是下降6.2%。回想“4万亿时期”国家增10%,地方层层加码增20%,已根本不能相提并论。而这,不正是“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”所要付出的代价吗?
——房地产 “三降一增”。“三降”者,首先是造房、卖房面积下降,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5.2%(其中住宅新开工下降27.2%),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.8%(其中住宅销售下降5.7%);第二是金额下降,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下降5.2%(其中住宅下降7.7%),销售金额比销售面积降幅大,全国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了;第三是买地下降,开发商购置土地下降2.3%。与“三降”同时存在的是待售大增,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22.9%。一季度商品房总共销售2亿平方米,可待售倒有5.2亿平方米……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,房地产的非理性繁荣已经彻底过去,它既是“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”的反映,也预示着对未来消费增长的制约。
——货币增长创新低,可资金依然充裕。广义货币(M2)增长12.1%,创下新世纪以来最低(之前最低点为2012年1月的12.4%和2001年10月的12.9%);狭义货币(M1)增速更只有5.4%。而在增速创新低的同时,无论银行间市场利率还是债券回购利率都不到2.5%。说明社会上钱很多,但就是不愿存银行,一季度存款同比少增1.39万亿元,有报道称,4月前两周四大行存款流失1.9万亿元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,巨量的传统经济在减库存减产能,新经济又尚处于初级阶段,又何尝不是“前期刺激政策”大发货币的“因果报应”呢!
发言人提到“就业形势不错”,一季度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人。但是,根据人社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,“未来5年,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人左右,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,且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,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、城镇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,总量近1600万人,“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。”再加上老龄化快速增长,老年人赡养基数越来越大。中国经济要“爬坡过坎”,还真是不那么好爬好过,“换档期”、“阵痛期”、“消化期”有多长,要付出的“一定代价”有多大,还真得好好掂量掂量呢!
来源:投资时报 2014年4月21日
|